时间: 2025-04-30 19: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5:36
词汇“息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息”通常指休息、停止或呼吸,而“人”指人类。将两者结合,“息人”可能指的是需要休息的人,或者是指那些生命力减弱、不再活跃的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解释。
在文学作品中,“息人”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疲惫的角色,或者是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讨论健康问题或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特定的生理或心理状态。
由于“息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息”和“人”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息人”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退休或不再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强调他们的休息状态或生活节奏的放缓。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或同情,因为它暗示了疲惫或生命力的减弱。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需要关怀和休息的老年人或病患。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汇,除非是在描述一个非常疲惫或需要休息的人。例如,在讨论工作压力时,可能会提到某些同事看起来像“息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息人”来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或一个沉思的人物:
月光下,息人独坐,
思绪如夜风轻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公园长椅上,一个老人静静地坐着,周围是宁静的夜晚景色。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平静和放松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息人”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疲惫或休息状态的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概念。
“息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疲惫或休息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状态。通过深入分析和创造性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汇。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