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20:28
词汇“王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文言文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王躬”字面意思是指国王的身体或国王本人。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指代国王的尊贵身份或其身体。
“王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王”指国王,“躬”指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躬”更多地用于“鞠躬”等词组中,而“王躬”这一用法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王躬”一词的使用体现了对国王的尊重和敬畏。在封建社会中,国王的身体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提及“王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王权、礼仪等,带有一种庄重、尊贵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王躬”一词几乎不再使用,因此很难有直接的个人应用经历。然而,在阅读古代文献或学*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一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王权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王躬”一词,以增添历史的厚重感:
王躬端坐金銮殿,
万民仰望心自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华服的国王坐在宝座上,周围是庄严的宫殿和侍从。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音乐和礼仪的钟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英国的“King”、法国的“Roi”等,都有类似的词汇指代国王,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王躬”一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