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7:45
“授柄于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刀柄交给别人,比喻将自己的弱点或把柄交给别人,使自己处于被动或不利的地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因为自己的疏忽或错误,使得别人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付自己。
在文学作品中,“授柄于人”常用于描述人物因为某种行为或决策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告或提醒某人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性,避免给对方可乘之机。
“授柄于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刀柄是控制刀具的关键部分,将刀柄交给别人意味着失去了对刀具的控制,进而引申为失去对自己事务的控制。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自省”和“自警”,因此“授柄于人”这个成语也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被教导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给别人可乘之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和不安的感觉,因为它提醒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陷入不利的境地。在联想上,它让人想到那些因为自己的错误而遭受损失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不小心泄露了个人信息而感到后悔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授柄于人”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授柄于人”融入到描述人物内心挣扎的诗句中,如:“心门轻启,授柄于人,悔恨交织,夜不能寐。”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将一把刀的柄递给另一个人,而那个人正准备利用这把刀。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警告的语气或紧张的音乐,强调情况的严重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ive someone a handle”,意指给某人一个可以利用的借口或机会。这个表达在意义上与“授柄于人”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授柄于人”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明白了在语言交流和行为举止中保持谨慎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
王朔《橡皮人》:“大概也觉得他的小伙计不够老练,说话造次,~,走上来隔开我们。”
1.
【授】
(会意。从手,从受,受声。本义:给予;交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授”应是后起字。-授,予也。 、 《周礼·邻长》-则从而授之。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数也。”-献俘授馘。 、 《国语·鲁语》。注:“与也。”-今日必授。 、 《资治通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组词】
授受、 授兵、 授官厅、 授玉、 授室、 授赏、 授简、 授以全权;授位、 授政
2.
【柄】
(形声。从木,丙声。本义:器物的把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柄,柯也。(柯:斧柄。) 、 《仪礼·少牢礼》-覆之南柄。 、 《仪礼·大射礼》-有柄。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椎把)铁折叠环复。
【组词】
柄子、 刀柄;勺柄;曲柄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