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1:24
“气汹汹”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动物因为愤怒、激动或不满而表现出强烈的情绪状态,通常伴随着激烈的言辞或行为。字面意思是指情绪像汹涌的潮水一样猛烈。
“气汹汹”由“气”和“汹汹”组成,其中“气”指情绪,“汹汹”形容水流汹涌的样子。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用来形容人的情绪如同汹涌的波涛,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情绪的控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气汹汹”这样的表达有时会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成熟。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正义的愤怒,这种强烈的情绪表达也可能被认为是合理的。
“气汹汹”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火山爆发的场景,充满了力量和不可预测性。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愤怒时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我感到非常愤怒,几乎要气汹汹地去找上级理论。但最终我选择了冷静地表达我的观点,避免了可能的冲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怒火如狂风,气汹汹地席卷过寂静的夜空,星星也为之颤抖。”
想象一下一个人气汹汹地走进房间,他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眼睛瞪得大大的,呼吸急促,声音洪亮而有力。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电影来表现,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强度来增强这种情绪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urious”或“enraged”,虽然这些词更侧重于描述愤怒的程度,而不是情绪的猛烈程度。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愤怒的表达和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
“气汹汹”这个词在描述强烈情绪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愤怒的程度,还描绘了情绪的动态和力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情感和意图。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汹】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引证】
《说文》-洶,涌也。 、 唐·杜甫《大会渡》-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 《韩非子·杨权》-填其汹渊,毋使水清。
【组词】
汹呶、 汹急、 汹怒、 汹然、 汹溶
形容声音大;喧嚣。
【引证】
《尚书大传》-洶洶、嗑嗑,皆水声也。 、 《楚辞·逢纷》-飘风来之洶洶。
【组词】
汹汹拳拳、 汹赫、 汹洶
3.
【汹】
(形声。从水,凶声。本义:水猛烈地向上涌腾) 同本义。通常作“汹涌”。
【引证】
《说文》-洶,涌也。 、 唐·杜甫《大会渡》-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 、 《韩非子·杨权》-填其汹渊,毋使水清。
【组词】
汹呶、 汹急、 汹怒、 汹然、 汹溶
形容声音大;喧嚣。
【引证】
《尚书大传》-洶洶、嗑嗑,皆水声也。 、 《楚辞·逢纷》-飘风来之洶洶。
【组词】
汹汹拳拳、 汹赫、 汹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