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1:26
“应病与药”这个词汇源自中医理论,字面意思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基本含义是指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强调因病施治、对症下药的原则。
在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针对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建议某人采取具体措施应对特定问题。在专业领域,如医学、管理学等,这个词汇强调的是精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或管理策略。
“应病与药”源自中医理论,强调的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管理、教育等,强调的是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文化中,中医理论深厚,因此“应病与药”这个词汇在中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强调解决问题时的针对性,反映了人注重实效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个词汇给人以科学、理性的感觉,联想到精准和高效。在处理问题时,它提醒人们要细致分析,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应病与药”来提醒自己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分析,不要盲目行动。例如,在处理家庭矛盾时,我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应病与药,精准如医, 每一步,皆为治愈。 世间万象,各有其理, 寻其根,方能解其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中医正在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脉象,然后从药柜中挑选合适的药材。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轻柔的古筝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ilored solution”或“customized approach”,强调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定制解决方案。
“应病与药”这个词汇强调的是针对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在医学、管理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细致分析,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加精准和有效地表达我的想法和建议。
应病与药,令得服从。
凡举古德三昧,或呈解请益,皆~,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
3. 【与】
4.
【药】
(形声。从艸,乐声。本义:治病的物品。药物;药材。一般是植物,故从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药,治病草也。 、 《周礼·疾医》。注:“五药,草木虫石谷也。”-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易·无妄》-勿药有喜。 、 《史记》-求仙人不死之药。
【组词】
药肆、 药贴、 药封、 药案、 药王、 药引、 药局、 药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