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6:57
应用(yìng yòng)一词在中文中的基本含义是指将理论、知识、技能等实际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或情境中,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知识的具体化、实用化。
在不同的语境下,“应用”的使用有所不同:
“应用”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应”(应该、回应)和“用”(使用、利用)的结合,强调的是对某种需求的回应和实际的使用。在古代汉语中,“应用”更多指的是“应答”或“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实际运用”。
在中国文化中,“应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观念在中国教育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应用”一词给人以实用、有效和具体的联想。它让人想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带来一种积极和务实的情感反应。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例如,在撰写工作报告时,我会应用逻辑思维和专业术语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应用”:
知识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应用的阳光,照亮前行路。 理论与实践,携手同行, 创造的火花,点亮未来梦。
视觉上,“应用”可以联想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