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0:55
弃耕 的字面意思是指放弃耕作土地,不再进行农业生产。基本含义是指农民或土地所有者因为种种原因(如经济效益低下、自然灾害、人口迁移等)而不再对土地进行耕种。
“弃耕”一词由“弃”和“耕”两个字组成。“弃”字古已有之,意为放弃、抛弃;“耕”字则指耕作、种植。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放弃耕作行为的词汇。
在**,弃耕现象可能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等因素有关。这种现象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弃耕”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情感,因为它意味着土地的荒废和农业活动的停滞,可能引发对农村衰落和传统生活方式消失的联想。
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因为家庭成员外出打工而导致的土地弃耕现象,这种经历让人感受到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耕”融入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反思:
春风不度玉门关, 弃耕之地草木深。 人间繁华转瞬逝, 唯有青山依旧在。
在不同文化中,“弃耕”可能有着类似的含义,但在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政策应对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弃耕的土地可能被用于生态恢复或旅游开发。
“弃耕”一词不仅仅是描述一个农业现象,它还反映了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重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弃耕”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相关话题的复杂性。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耕】
(形声。从耒(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同本义。翻松田土。
【引证】
《正字通》-耕,治田也。 、 《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 《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 、 《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 《乐府诗集·陌上桑》-耕者忘其犁。 、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组词】
耕食、 耕桑、 耕垡、 耕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