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6:14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字面意思是,即使可以夺取三军的统帅,也不能夺取一个普通人的意志。这句话强调了人的意志和精神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强大的力量,个人的意志也是不可动摇的。
在文学中,这句话常被用来强调个人意志的坚定和不屈。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句话来鼓励他人保持坚定的信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这句话可能被用来讨论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话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和意志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成为了鼓励人们保持坚定意志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和意志的重视。它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个人的意志和精神是不可动摇的,这种思想在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句话给人以坚定和鼓舞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想起这句话,它帮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鼓励我坚持下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心怀坚定,步履不停,
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坚定的人物站在风雨中,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坚定、旋律有力的音乐,来增强这种坚定不移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灵愿意,但肉体软弱),虽然表达的意思不同,但都涉及到意志和精神的力量。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鼓励人们保持坚定意志的格言,也是一个反映个人品德和精神力量的文化符号。通过学和应用这句话,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重要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3. 【可】
4.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5.
【帅】
(形声)。
同本义 ,佩巾也。——《说文》。张舜徽注:“然佩巾之义,经传皆用帨,无用帅者,帅乃为将帅义所专矣。吴楚《说文染指》谓帅字当以将帅为本义。
【引证】
《诗·野有死麕》-无感我帨兮。 、 《仪礼·士昏礼》-毋施衿结帨。 、 《礼记·内则》-左佩纷帨。又,女子设帨于门右。
6.
【匹】
(会意。据金文,象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本义:中国古代计算布帛的单位,四丈为匹)。
量词。用于纺织品或缧马等。
【引证】
《说文》-匹,四丈也。 、 《后汉书·列女传》-遂成丈匹。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
【组词】
匹练、 匹帛、 匹段
7.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8.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9. 【可】
10.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1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