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6 00:4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6 00:45:55
“三媒六证”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婚姻俗。其中,“三媒”指的是婚姻中的三种媒人: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六证”则是指婚姻中所需的六种证明文件:婚书、聘礼单、嫁妆单、媒人证、双方家长证和官方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婚姻过程中的正式和繁琐手续。
“三媒六证”源自*古代的婚姻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婚姻,也可以形容其他事情的繁琐和正式。
在*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因此“三媒六证”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俗逐渐简化,但这个词汇依然保留在语言中,反映了文化的传承。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使用时,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传统*俗的尊重和怀念。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婚姻程序简化,但在某些传统家庭中,仍然会重视“三媒六证”的仪式感,以体现对婚姻的尊重和重视。
在创作中,可以将“三媒六证”融入到描述传统婚礼的场景中,或者用它来形容其他需要正式和繁琐手续的场合,增加文本的文化底蕴。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古代婚礼的场景,媒人和各种证明文件;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传统**音乐,营造出庄重和正式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婚姻俗和术语,如印度的“七步婚姻”等,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中婚姻俗的异同。
“三媒六证”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婚姻俗的繁琐和正式,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尊重。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媒人原来只是小旦一个人,刘家因为想合乎~那句古话,又拼凑了两个人。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媒】
(形声。从女,某声。本义:婚姻介绍人,媒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媒,谋也。谋合二姓。 、 《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县令遣媒来。
【组词】
媒人婆迷了路儿,没的说了、 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 媒红、 媒钱、 媒伯、 媒姥
3.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4.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