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4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44:42
招是揽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揽是非”,指的是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纠纷,或者无端介入他人的纷争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喜欢无事生非、挑拨离间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招是揽非 常用来描绘那些心机深沉、喜欢制造麻烦的角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警告某人不要多管闲事,或者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当。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冲突的根源或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招是揽非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深刻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与稳定被视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招是揽非** 这样的行为被普遍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仍然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紧张。
招是揽非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麻烦、纠纷和不愉快。它可能让人想起那些喜欢制造麻烦的人,或者自己曾经卷入的复杂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或他人,避免无端介入他人的事务,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纷扰的世界里,
有人招是揽非,挑起无端的争端;
而我选择沉默,
让心灵在宁静中找到归宿。
招是揽非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有人在窃窃私语,试图挑起纷争。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那些充满阴谋和算计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irring up trouble" 或 "creating drama",虽然它们的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招是揽非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传达情感和意图方面的重要性。
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3.
【揽】
(形声。从手,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俱可手揽。
【组词】
揽跋、 揽镜、 揽持、 揽摄
4.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