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6:47
招权纳赇(zhāo quán nà qi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揽权力,收纳贿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腐败的行为,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并从中牟利。
在文学作品中,招权纳赇常用于揭露和批判社会腐败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新闻报道、政治评论等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用以描述和批评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
同义词:贪污、腐败、受贿、徇私舞弊 反义词:廉洁、清廉、公正、无私
这些同义词在描述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时有所重叠,但招权纳赇更强调通过权力进行的不正当交易。
招权纳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招权”和“纳赇”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招揽权力和收纳贿赂。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表述。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是重要的道德标准。招权纳赇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腐败行为的普遍厌恶和批判,也是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词汇。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贪婪和道德败坏。在使用时,它常常用来表达对腐败行为的强烈谴责。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讨论社会新闻或政治话题时,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对腐败现象的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权势如风,招之即来,
赇贿如雨,纳之不拒。
清风难觅,浊流横溢,
招权纳赇,世风日下。
在视觉上,招权纳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办公室、堆积的金钱和冷漠的面孔。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严厉的审判和公众的谴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use of power”或“corruptio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指向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概念。
招权纳赇这个成语在描述和批判腐败行为时非常有力。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观点,也是对社会正义和道德标准的一种维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至关重要。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3.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4.
【赇】
行贿。
【引证】
《说文》-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 、 《韩非子·八法》-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纳以疑法。
【组词】
赇纹、 赇赂、 赇吏、 赇託、 赇纳
受贿。
【引证】
《齐东野语》-官暗而吏赇,故冤不得直也。 、 《杂说》-墨吏以赇亡,战士以勇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