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5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51:08
招摇: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故意炫耀、张扬,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基本含义是指行为上的过分显摆,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自然或不恰当的自我展示。
在文学中,“招摇”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性格,如“他总是招摇过市,引人注目”。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直接地用来批评某人的炫耀行为,例如“她买了一件昂贵的衣服,就是为了招摇”。在专业领域,如市场营销,招摇可能指的是一种过于激进或夸张的广告策略。
同义词:炫耀、显摆、张扬、卖弄 反义词:低调、谦逊、内敛、含蓄
同义词中,“炫耀”和“显摆”更侧重于展示自己的优越性,而“招摇”则更多指行为上的过分张扬。反义词则强调了不引人注目或保持谦逊的态度。
“招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招手”和“摇动”有关,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词,用来描述那些故意引人注目的人或行为。
在**文化中,“招摇”通常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恰当的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儒家文化中的谦逊和内敛原则。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招摇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个性和自信的体现。
“招摇”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虚荣、不真诚或过分自信。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倾向于对那些过分张扬的人持批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招摇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为了掩盖内心的不安全感或自卑感。这种行为虽然能短暂吸引注意,但长远来看,往往不利于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招摇”融入描述一个过分张扬的人物形象,如:
他如风中的旗帜,招摇而孤独, 在人群中独自舞动,无人共舞。
视觉上,“招摇”可能让人联想到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姿态。听觉上,可能与高声的笑声或夸张的言辞相关联。
在西方文化中,“招摇”可能对应词汇如“ostentatious”或“showy”,这些词汇同样带有贬义,但在表达上可能更加直接。
“招摇”这个词在描述人的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行为本身,还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招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某些行为的看法,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这种行为的接受度。
1.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2.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