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1:41
词汇“周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文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周惶”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周惶”可能指的是周围环境或情境引起的恐惧或惊慌。
由于“周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文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因周围环境而感到的恐惧或不安。
由于“周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其他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周惶”可能用来描述人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心理状态,如战乱、政治动荡等。
“周惶”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危险、不确定性和恐惧。
由于“周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周惶”融入到描述紧张或不安情境的句子中,如:
由于“周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周惶”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使用场景有限,主要用于描述因周围环境而感到的恐惧或不安。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惊慌”、“恐惧”等可以替代它。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但在实际表达中可能并不常用。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