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30
剥肤锥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剥去皮肤,用锥子刺入骨髓。这个成语形容极其残酷的刑罚或极端的痛苦和折磨。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苦,不仅仅是表面的伤害。
在文学作品中,剥肤锥髓 常用来形容极端的痛苦或残酷的刑罚,如古代的酷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法律或人权问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学,这个词汇用于描述古代刑罚的残酷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剥肤锥髓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刑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极端的痛苦或折磨,不仅仅局限于刑罚。
在**古代社会,刑罚往往极其残酷,剥肤锥髓这样的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严酷现实。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更多地被用来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的残酷场景,以及对人权的关注。
剥肤锥髓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痛苦和折磨,引发对受难者的同情和对施虐者的愤怒。
在讨论历史课程中关于古代刑罚的内容时,我曾使用过剥肤锥髓这个词汇来描述那些残酷的刑罚,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黑暗面。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刑罚的诗歌时,我使用了剥肤锥髓这个词汇来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剥肤锥髓,痛彻心扉,
历史的阴影,永不消退。
剥肤锥髓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刑罚的残酷场景,如血腥的画面和痛苦的呻吟声。在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受刑者痛苦的表情和血迹斑斑的刑具。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词汇可能包括“torture”(酷刑)或“excruciating pain”(极度的痛苦),但它们不一定强调深入骨髓的痛苦,而是更普遍地描述极端的痛苦或折磨。
剥肤锥髓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残酷性和人性的黑暗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能够传达极端的痛苦和折磨,增强文学作品和历史讨论的情感深度。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历史的重要性。
百姓亦曰: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1.
【剥】
[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
【组词】
剥花生、 剥碗豆、 剥葱皮
2.
【肤】
(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同本义。
【引证】
《论语·颜渊》-肤受之愬。 、 《商君书·算地》-衣不暖肤。 、 《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组词】
肌肤、 肤革、 肤不生毛
3.
【锥】
(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锥,锐也。 、 《释名·释用器》-锥,利也。 、 《战国策·秦策一》-引锥自刺其股。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锥之处囊中。
【组词】
锥刀、 锥矢、 锥囊、 锥行衰、 锥行之陈、 锥毛、 锥刀之末
4. 【髓】 (形声。从骨,随省声。本义:骨中的凝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