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1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17:41
词汇“柱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建筑学和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柱楣”进行分析:
“柱楣”指的是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的横梁,即柱子顶部的横木。在古代建筑中,柱楣是连接柱子和屋顶结构的重要部分,起到支撑和装饰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柱楣”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建筑的细节,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在专业领域,如古建筑学和考古学中,“柱楣”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和研究古代建筑的结构。
“柱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柱”指的是支撑建筑的垂直结构,“楣”则是指横梁。随着时间的推移,“柱楣”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古建筑学和文学作品中仍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古代建筑文化中,柱楣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也是装饰艺术的重要体现。柱楣上的雕刻和彩绘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提到“柱楣”,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庙宇的庄严与宏伟,以及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由于“柱楣”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参观古建筑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时,了解“柱楣”的含义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细节。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柱楣”作为一个细节元素,用来描绘古代建筑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通过观看古建筑的照片或视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柱楣的结构和装饰艺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建筑中的回声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建筑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点。例如,在西方建筑中,类似的结构可能被称为“梁”或“横梁”,但其装饰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柱楣”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古建筑学和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柱楣”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建筑文化和艺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词汇可以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1.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2.
【楣】
(形声。从木,眉声。本义:屋檐口椽端的横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按尔雅,‘楣谓之梁’谓门上横梁也。”-楣,屋边联也。齐谓之檐,楚谓之梠,秦谓之楣。 、 枚乘《七发》。按,以屋之近前下垂处,喻额前也。-阳气见于眉(楣)宇之间。 、 《仪礼·乡饮礼》-主人阼阶上当楣。 、 《仪礼·公食礼》-公当楣北乡皆是也。 、 明·袁宏道《十景园小集》-苍藤蔽檐楣,楚楚干云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