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6:31
词汇“柱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柱”通常指的是支撑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垂直立柱,而“干”可以指树干或事物的骨干部分。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柱干”可能指的是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或者是某个体系中的核心支柱。
由于“柱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个人或事物在整体中的关键作用。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在特定的技术或建筑语境中。
由于“柱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柱”和“干”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支撑和核心的概念。
在建筑文化中,柱子是重要的结构元素,象征着稳定和力量。在社会背景中,“柱干”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或组织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柱干”来形容那些在团队或家庭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人,强调他们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如柱干般坚定,支撑着希望的天空,不畏风雨,不言放弃。”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如英语中的“mainstay”或“backbone”。
“柱干”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比喻,用以描述那些在结构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