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55
柱石之臣 的字面意思是指像柱子和石头一样支撑着建筑物的重要臣子。基本含义是指在国家或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
“柱石之臣”一词源于古代建筑学,柱子和石头是建筑中最重要的支撑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引申到政治和社会领域,用来形容那些在国家或组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
在**传统文化中,“柱石之臣”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忠诚、有能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臣子。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忠诚和责任的重视。
这个词给人以稳重、可靠、重要的感觉。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忠臣、智者或者现代的杰出领导者。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可能用于评价那些在团队或组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例如,在企业中,那些长期稳定贡献的员工可能会被赞誉为“柱石之臣”。
在诗歌中,可以将“柱石之臣”比喻为山岳,稳固而不可动摇:
山岳巍峨立天地, 柱石之臣稳如山。 忠诚智慧铸国魂, 千古流传美名扬。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宫殿的柱子和石头,稳固而庄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庄重而肃穆。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llar of the society”或“backbone of the nation”,都强调了某人在社会或国家中的重要性和支撑作用。
“柱石之臣”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忠诚和责任的赞美,也反映了社会对稳定和秩序的追求。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在组织或国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的价值和意义。
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
卿等皆国家~也,若能同心辅朕之子,朕死亦瞑目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1.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柱,楹也。 、 《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剪屏柱楣。 、 《书·禹贡》-东至于底柱。 、 《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柱则蠹。 、 《战国策·燕策》-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柱。 、 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白璧。
【组词】
柱磉石、 铜柱;楣柱;柱桷、 柱梁、 柱栋、 柱极、 柱楣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 、 《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 、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 、 《左传·成公二年》-臣治烦去惑者也。 、 《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臣妾逋逃。 、 《礼记·少仪》。注:“谓囚俘。”-臣则左之。 、 《韩非子·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组词】
臣妾、 臣役、 臣御、 臣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