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31
“抓破面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抓破脸皮,形容因极度愤怒、羞愧或尴尬而失去自控,做出极端行为。基本含义是指人在情绪激动时,不顾形象,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该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对极端情绪下行为的直观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在汉语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情绪失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面子(面皮)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概念,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因此,“抓破面皮”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强调了情绪失控对个人形象的破坏。
该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尴尬、羞愧和愤怒。它可能让人想到在公共场合失态的情景,影响人们对自我控制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有人在极度愤怒时,几乎要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这时“抓破面皮”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地描述了那种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当羞愧如潮水涌来,
面皮似*纸易碎,
抓破的不仅是肌肤,
更是心灵的遮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e face”或“tear one's face”,但这些表达更多指的是失去尊严或面子,而不是字面上的抓破脸皮。
“抓破面皮”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用于描述极端情绪下的行为。它不仅反映了情绪失控的后果,也强调了个人形象和社会尊严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忍了这么些日子了,他一点看不出来。我知道不抓破面皮的跟他说,他要命也不明白我们的事情,非说不可了!
1.
【抓】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引证】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组词】
抓挠、 抓心
2.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3.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4.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