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23
再拜: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再次行拜礼,通常指的是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中,对某人或某事表示极大的尊敬或敬意时,进行两次拜礼。在**传统文化中,这是一种表示极度尊敬和谦卑的礼仪行为。
文学: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史记》等,再拜常用于描述人物对、长辈或重要人物的尊敬行为。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再拜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传统仪式或正式场合中仍可见到。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礼仪学等领域,再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探讨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
同义词:叩首、鞠躬、致敬 反义词:无礼、傲慢、不敬
词源:再拜一词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拜的形式和意义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尊敬和谦卑的含义始终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再拜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对长辈、权威的尊敬。这种礼仪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如古代那样普遍,但在某些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场合仍可见到。
再拜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之美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让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长辈和权威的尊敬。
在参加传统婚礼时,我曾见到新人对长辈再拜,这一幕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礼仪的魅力和家族的凝聚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再拜:
春风拂面,柳絮轻扬,
我再拜于古槐之下,
祈愿岁月静好,
家国安康。
视觉:联想到古代宫廷剧中,臣子对再拜的场景,庄重而肃穆。 听觉**:想象古代宫廷中的钟声,伴随着再拜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礼仪行为,如“二礼”(にれい),即两次鞠躬,表示尊敬和感谢。
再拜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它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学*和理解再拜,我更加珍惜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