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3:08
再审: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法律领域,指的是对已经作出判决的案件进行再次审理。它是对原判决的复查,可能因为新证据的出现、法律适用错误或其他原因而启动。
“再审”一词源于汉语,由“再”和“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审”已有审查、审理的含义,而“再”表示再次、重复。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再审”逐渐成为法律术语,专门指代对案件判决的再次审理。
在**法律体系中,“再审”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机制。它允许对可能存在错误的判决进行纠正,体现了法律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再审”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情感,因为它意味着可能的错误将被纠正,正义将得到伸张。同时,它也可能引发焦虑和不确定性,因为再审过程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
在日常生活中,“再审”可以用来指代对某个决定或选择的重新考虑。例如,在工作中,如果发现之前的决策存在问题,可以提出“再审”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诗歌:
在时光的长河中,再审一词,
如法官的锤声,回荡心间。
新证据的光芒,照亮旧案,
再审,是正义的呼唤。
在英语中,“再审”可以对应为“retrial”或“re-examination”。在不同法律体系中,再审的程序和条件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纠正错误。
“再审”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术语,它体现了法律体系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它也可以用来指代对某个决定或选择的重新考虑。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再审”这个词汇不仅在法律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1.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一举而二也。 、 《周礼·司刺》-再刺再宥再赦。 、 《周礼·巾车》-樊缨十有再就。 、 《礼记·玉藻》-酒肉之赐弗再拜。 、 《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过言不再。 、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再战而烧夷陵。 、 《后汉书·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枪再击。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再则曰老大帝国。
【组词】
再录一堂、 再速、 再二、 再之、 再眠
2.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