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6: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6:50:52
个人崇拜是指对某个人物的极度尊敬和崇拜,以至于将其视为近乎神一般的存在,忽视其可能的缺点和错误。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政治领袖、**人物或社会名人身上,表现为对其无条件的支持和忠诚。
个人崇拜一词源于对政治领袖的极端崇拜,特别是在20世纪的一些**政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扩大,涵盖了对任何人物的过度尊敬。
在某些文化和社会中,个人崇拜可能被视为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在政治领袖或**人物身上。然而,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个人崇拜往往被视为一种危险的现象,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
个人崇拜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可能让人联想到盲目、狂热和不理性。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引发对权力、权威和个体自由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崇拜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对某位明星的过度追捧,或对某位政治领袖的无条件支持。这些现象提醒我们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个人崇拜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极端的情感状态:
他的眼中只有光芒,
如同星辰般璀璨,
他的心中只有信仰,
如同火焰般炽热。
个人崇拜可能让人联想到大型**、旗帜飘扬和激昂的演讲。视觉上,可能是一幅描绘人群高举领袖画像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激昂的演讲和群众的欢呼声。
在不同文化中,个人崇拜的表现形式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在某些亚洲国家,对政治领袖的崇拜可能更为普遍,而在西方民主国家,这种崇拜往往受到更多的质疑和批判。
个人崇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情感、权力和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现象,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一个是极端~;一个是极端专制主义。”
1. 【个】 用于“自个儿”(zìgěr)。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崇,嵬高也。 、 《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融降于崇山。
【组词】
崇亘、 崇崖、 崇阿、 崇山、 崇崇
4.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