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23:2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23:26:54
词汇“干腊”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食物的加工方式,特别是在**传统食品中。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干腊”进行深入分析。
“干腊”字面意思是指将食物经过腌制、晾晒等处理方式,使其水分减少,达到保存和增加风味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常见于肉类、鱼类等食品。
“干腊”一词源于古代的食品保存技术。在古代,由于缺乏有效的冷藏设备,人们通过腌制和晾晒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食品加工方式。
在**文化中,“干腊”食品常常与传统节日和家庭团聚联系在一起。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干腊食品,作为招待客人和自家食用的佳肴。
“干腊”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传统的味道和岁月的沉淀。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
在我的家乡,每年冬天,家人都会一起制作干腊肉。这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传统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干腊”: “岁月如刀,刻画出干腊的韵味, 家的味道,在每一丝风中飘扬。”
想象一下,一幅画面中,阳光下晾晒的干腊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伴随着微风的声音,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食品加工方式也有,如意大利的帕尔马火腿(Prosciutto di Parma),也是通过风干和腌制来制作的。
“干腊”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加工方式,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食品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腊】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器》-腊,脯也。 、 《曷·噬》-噬腊肉。 、 《穆天子传》。注:“干鱼。”-鱼腊。 、 《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无腊与肤。 、 《晋书·谢安传》-布千匹,腊五百斤。
【组词】
腊肉、 腊人
晒干;制成干肉。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组词】
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