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08
歹意:指不良的意图或恶意的想法,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对他人的不友好或有害的打算。
歹意一词源于汉语,由“歹”和“意”组成。“歹”表示不好或恶劣,“意”表示想法或意图。在古代文献中,歹意常用来描述人的不良行为或意图。
在中国文化中,歹意通常与负面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败坏相关。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的重要性。
歹意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背叛、欺骗和危险。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之间的误会,其中一方表现出歹意,最终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了问题。
诗歌:
在黑暗的角落,歹意潜伏,
如同夜幕下的阴影,无声无息。
心中的光明,能否驱散这阴霾,
让善意绽放,如晨曦般温暖。
视觉:歹意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或危险的信号。 听觉:歹意可能让人联想到低沉的警告声或不和谐的音乐。
在英语中,歹意可以对应为“malice”或“ill will”,在不同文化中,对歹意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负面意图的概念。
歹意这个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描述了人的不良意图,还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和诚信。通过对歹意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负面行为。
1.
【歹】
(象形。本作“歺”,音è。甲骨文字形,象有裂缝的残骨。隶变作“歹”。“歹”是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①(è)本义:残骨。《说文》:“ 列骨之残也。” ②坏)。
坏。与“好”相对。
【引证】
《西游记》-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 、 《宣和遗事》-父亲做歹事,误我受此重罪。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