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0:40
“烛尽”字面意思是指蜡烛燃烧到尽头,火焰熄灭。基本含义通常比喻生命的终结、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结束。
“烛尽”一词源于古代对蜡烛燃烧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生命的终结和其他事物的结束。
在许多文化中,蜡烛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和光明。因此,“烛尽”在文化上常与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联系在一起。
“烛尽”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哀伤和感慨,因为它暗示着结束和失去。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夜晚、寂静和终结。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纪念活动或悼念仪式上使用“烛尽”这一概念,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烛尽之时,思念如潮。”
结合图片,可能会想到一支燃烧到尽头的蜡烛,火焰微弱,烛泪滴落。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微弱的火焰声。
在不同文化中,“烛尽”可能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如在西方文化中,蜡烛也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和纪念。
“烛尽”这一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深刻地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事物的结束。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