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1:46
烛光:字面意思是指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光亮。基本含义通常与温暖、柔和、安慰和希望相关联。
烛光的词源直接关联到“蜡烛”和“光”。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日常用品,烛光的意义也随之扩展,从简单的照明工具到情感和象征的载体。
在许多文化中,烛光被用作纪念和庆祝的象征。例如,在万圣节和圣诞节,人们会点燃蜡烛来庆祝;在纪念活动中,烛光常被用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烛光给人以温暖和安慰的感觉,它常常与家的温馨、爱情的浪漫以及心灵的平静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生活中,烛光常用于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或纪念日,它不仅提供了照明,更增添了仪式感和情感的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烛光”:
烛光轻轻摇曳, 在寂静的夜里, 照亮了思念的脸庞, 温暖了冰冷的心房。
烛光的视觉联想是柔和、温暖的黄色光芒,而听觉联想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的轻微噼啪声。
在不同文化中,烛光的使用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烛光常用于庆祝和纪念;而在东方文化中,烛光可能更多用于**仪式和冥想。
烛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物理的光亮,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烛光的多重含义,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