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16:52
妇女节:妇女节,全称为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是每年的3月8日,旨在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呼吁性别平等。
妇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是在美国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和女权活动家为争取女性投票权而发起的。1910年,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克拉拉·蔡特金提议设立国际妇女节,以纪念1908年纽约市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的遇难女工,并呼吁女性权益。
妇女节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庆祝,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重点。在一些国家,妇女节是一个官方假日,而在其他国家,它可能更多地被视为一个社会**和宣传性别平等的机会。
妇女节常常唤起人们对女性权益斗争的记忆,以及对未来性别平等的希望。它也可能引发对当前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反思和讨论。
在个人生活中,妇女节可能是一个提醒自己和支持女性权益的机会,比如参与相关的社区活动或支持女性领导的组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春风的温柔中,
妇女节绽放,
如同千朵玫瑰,
诉说着自由的歌。
妇女节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五彩缤纷的旗帜、庆祝活动的音乐和歌声,以及女性们团结一致的画面。
在不同文化中,妇女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俄罗斯,妇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男性会送花和礼物给女性,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妇女节可能更多地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相关。
妇女节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不仅是对女性成就的庆祝,也是对性别平等持续斗争的提醒。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社会正义、历史记忆和文化多样性等多个层面。通过学和分析妇女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支持这一理念。
1.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