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0:18
“妇道”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尤其是与贞操、忠诚、勤劳和顺从等品质相关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妇道”可能被用来描述传统女性的美德,如《红楼梦》中对贾母、王夫人等角色的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尤其是在讨论传统性别角色时。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女性研究,“妇道”可能被用来分析和批判传统性别规范。
“妇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道德规范逐渐演变为对女性角色的特定期待。
在**传统文化中,“妇道”是评价女性品德的重要标准。它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尤其是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受到了挑战和改变。
“妇道”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保守和束缚。对于一些人来说,它代表了女性的牺牲和奉献;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象征着性别不平等和压迫。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家庭讨论或社会议题中遇到“妇道”这个词。例如,在讨论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角色时,这个词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如古书中所述的妇道,温柔而坚定,守护着家的港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女性,在家庭环境中忙碌的场景。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柔和、温馨的旋律,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安宁。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淑女风范”(Charm of a Lady)在英语中可能表达类似的概念,但具体内涵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妇道”这个词反映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特定期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重要性也在发生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其含义和用法。
1.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