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3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37:02
妇女:该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指的是成年女性,通常用来指代已婚或成年的女性群体。在社会学和法律语境中,妇女常常与性别平等、权利保护等议题相关联。
妇女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来指代已婚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所有成年女性。在现代汉语中,妇女一词仍然保留着其传统的社会角色意味,但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性别平等内涵。
在文化中,妇女常常与家庭、传统美德相联系。然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妇女一词也被用来强调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参与和贡献。
妇女一词可能引发对女性力量、坚韧和奉献的正面情感联想。同时,也可能唤起对历史上女性受压迫和不平等的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妇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我会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来表达对女性贡献的尊重和庆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妇女”:
妇女,如春日之花, 在岁月中绽放,不畏风霜。 她们的力量,如大地之母, 孕育生命,支撑着世界的脊梁。
妇女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职场女性的坚毅面孔,或是庆祝妇女节的欢快音乐和舞蹈。
在英语中,“woman”对应于“妇女”,但其使用更加中性,不带有特定的社会角色意味。在其他文化中,如阿拉伯语的“امرأة”(imra'ah),也有类似的指代成年女性的词汇。
妇女一词在汉语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内涵,它不仅是性别指代,也是社会进步和性别平等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妇女”一词,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理解。
1.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