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3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8:18
“劳师袭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劳累军队去袭击远方的敌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军事行动中的不智之举,因为长途跋涉会使军队疲惫,从而影响战斗力。
在文学作品中,“劳师袭远”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采取军事行动的决策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任何不切实际、耗费大量资源却难以取得成效的行为。在军事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则是对战略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劳师袭远”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批评晋国的不明智军事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批评任何不切实际的行动。
在**传统文化中,军事行动被视为国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因此,“劳师袭远”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军事行动的审慎态度,强调了战略规划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谓的牺牲和资源的浪费。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历史上那些因为不智决策而失败的战役。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决策,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最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项目的失败,这时“劳师袭远”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不度玉门关,劳师袭远空自叹。”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疲惫士兵,长途跋涉的艰辛。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和士兵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fight a losing battle”或“to 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即不切实际的行动和资源的浪费。
“劳师袭远”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商业决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采取行动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不智行为的批评。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剿贼于既聚之余,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又而无~之危,轻进损威之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也。
春秋时期,秦国在郑国的留守官员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他已负责郑国京城北门的防务,要是派兵来偷袭一定成功。秦穆公不听蹇叔劳师袭远不会成功的主张,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郑,结果中了伏击,三人被俘
1.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3.
【袭】
(形声。从衣,从两“龙”(tà)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袭,左衽袍也。 、 《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
【组词】
袭衣、 袭玩
4.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