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25:33
劳役 的字面意思是指强制性的体力劳动,通常是在没有或很少有报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通常与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或监狱系统中的强制劳动相关联。
劳役 一词源自汉语,由“劳”和“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劳役通常指代为国家或贵族提供的无偿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任何形式的强制劳动。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劳役与不平等和压迫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结构中的权力不平衡,特别是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中。
劳役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苦难、压迫和不自由。它可能引发对社会正义和人权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劳役可能与历史学*或社会问题讨论相关。例如,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社会活动,了解和反思劳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在诗歌中,劳役可以被用来象征苦难和挣扎:
在无边的田野上,
劳役的身影,
如影随形,
无尽的苦痛,
在汗水中凝结。
劳役 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重的铁链声、汗水和疲惫的面孔。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黑白照片中劳作的人群。
在不同文化中,劳役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古罗马,奴隶被迫进行劳役;而在**古代,农民可能被征召进行国家建设项目。
劳役 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中的不平等和压迫。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经验的反思。通过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批判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
1.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