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4:10
词汇“屡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屡”意味着多次或频繁,“盟”通常指结盟或盟约。结合起来,“屡盟”可以理解为多次结盟或签订盟约的意思。
“屡盟”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多次结成盟约或联盟。
“屡”和“盟”都是古代汉语词汇,它们的现代用法基本保持了古代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的组合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特定的历史或学术语境中仍可见到。
在**历史上,“屡盟”常常出现在描述战国时期或三国时期的文献中,这些时期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复杂,盟约频繁。
提到“屡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复杂性和政治的权谋,带来一种深沉和复杂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参与历史研究或国际关系讨论,可能会遇到并使用这个词。
在创作历史小说时,可以使用“屡盟”来描绘国家间的复杂关系,增加故事的深度和真实感。
结合历史纪录片或战争电影,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强化“屡盟”的联想,如展示古代盟约签订的场景或现代国际会议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多次结盟的行为来传达相似的概念。
“屡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学术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化对特定历史时期和国际关系的理解。
1.
【屡】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引证】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屡当死。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屡促之。 、 清·张廷玉《明史》-帝屡欲召。 、 《聊斋志异·促织》-屡撩之。
【组词】
屡空、 屡常、 屡复、 屡舞、 屡试不售、 屡迁
2.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 《三苍》-盟,歃血誓也。 、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 、 《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掌盟诅。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 《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 、 《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 、 《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
【组词】
盟主、 盟坛、 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