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0:36
屡试不爽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多次尝试都没有失败,形容方法或措施非常有效,每次尝试都能成功。
屡试不爽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屡”表示多次,“试”表示尝试,“不爽”表示没有失败。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屡试不爽”的用法,至今仍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屡试不爽** 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成功和效率的追求,强调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赏和肯定。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肯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成功、效率和可靠性。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气的肯定性和说服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同事,他的项目管理方法屡试不爽,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 屡试不爽 融入到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如:
春风拂面屡试不爽,
花开满园次次芬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成功场景的画面,如一群人庆祝项目成功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是欢快的旋律,增强成功的氛围。
在英语中,屡试不爽 可以对应为 "always works" 或 "never fails",但这些表达没有成语的韵味和深度。在不同文化中,对成功和效率的追求是普遍的,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屡试不爽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是对成功和效率的肯定,也是对方法和策略的赞赏。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可是只要一见尼姑,这一天就不用赌啦,赌甚么输甚么,当真~。
1.
【屡】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引证】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屡当死。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屡促之。 、 清·张廷玉《明史》-帝屡欲召。 、 《聊斋志异·促织》-屡撩之。
【组词】
屡空、 屡常、 屡复、 屡舞、 屡试不售、 屡迁
2.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爽】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从于省吾说)。本义:明亮;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爽,明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书·大诰》-爽邦由哲。 、 《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 、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风泽清旷,气爽节和。
【组词】
神清目爽;爽旦、 爽别、 爽拔、 爽明、 爽曙、 爽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