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2:44
棚帐:指用竹木、帆布、塑料等材料搭建的临时性或半永久性的遮蔽结构,通常用于露营、集市、工地等场所,作为临时的居住或工作空间。
棚帐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即为用材料搭建的遮蔽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棚帐的材料和结构也不断演变,从最初的竹木、帆布到现代的塑料、合成纤维等。
在某些文化中,棚帐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蒙古包(蒙古族的传统居住形式)和印第安人的圆锥形帐篷。在社会背景中,棚帐常与临时性、流动性或贫困状态相关联。
棚帐常带给人一种简朴、自然和临时性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户外探险、露营的乐趣,或是战争难民的艰辛生活。
在个人经历中,棚帐可能与户外活动、露营旅行等愉快的记忆相关联。例如,一次家庭露营旅行中,大家一起搭建棚帐,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在诗歌中,棚帐可以被描绘为:
在星光下,棚帐如梦,
帆布轻抚着夜的风。
篝火旁,故事悠长,
露营者的笑语盈盈。
视觉:想象一个色彩斑斓的棚帐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周围是蓝天白云。 听觉:夜晚,棚帐外传来虫鸣和远处溪流的潺潺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棚帐的形式和用途各异。例如,蒙古包在蒙古文化中是传统的居住形式,而在西方文化中,帐篷更多用于户外露营和探险活动。
棚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临时性的遮蔽结构,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棚帐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现象。
1.
【棚】
(形声。从木,朋声。本义:用竹、木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编木横竖为之皆曰栈曰棚,今谓于上以蔽下者曰棚。段玉裁注:“《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析言之也。许云:‘棚,栈也。’浑言之也。”-棚,栈也。 、 《隋书·柳彧传》-高棚跨路,广幕陵云。
【组词】
窝棚、 棚井、 棚摊、 棚阁、 棚杠
2.
【帐】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引证】
《说文》-帐,帱也。 、 《尔雅》-帱谓之帐。 、 《何承天纂要》-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 唐·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组词】
帷帐、 帐具、 帐门、 帐下、 帐内、 帐天、 帐落、 帐殿、 帐幄、 帐饮、 帐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