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9:33
“屡次三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多次、反复地做某事。这个成语强调行为的重复性和频繁性,通常用来描述某人不断重复某一行为或经历某一**。
在文学作品中,“屡次三番”常用来增强叙述的紧迫感或强调角色的坚持不懈。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耐烦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教育,它可能用来描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行为。
同义词:一再、再三、多次、频繁 反义词:偶尔、间或、罕见
同义词中,“一再”和“再三”都强调了行为的重复,但“屡次三番”更强调次数的多和频繁。反义词则表达了行为的稀少或不经常发生。
“屡次三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其中的“屡次”和“三番”都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多次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屡次三番”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吸取教训、重复错误的人。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坚持和毅力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重复错误的不容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不受欢迎的重复行为相关。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不断犯同样错误的人,以及需要持续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遇到需要耐心和坚持的情况,比如学*新技能或解决复杂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屡次三番”这个成语提醒我,成功往往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屡次三番,我追逐那遥远的星光,不曾放弃,直到黎明的曙光。”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不断攀登一座高山,尽管屡次跌倒,但依然坚持不懈。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不断重复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不懈的努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 and again”或“over and over”,它们都表达了重复的概念,但没有“屡次三番”那种强调次数多和频繁的意味。
“屡次三番”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重复性,还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意思和情感。
徐大军机本来是最恨舒军门的,屡次三番请上头拿他正法。
那云为什么这样~的摧残光明?
1.
【屡】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引证】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屡当死。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屡促之。 、 清·张廷玉《明史》-帝屡欲召。 、 《聊斋志异·促织》-屡撩之。
【组词】
屡空、 屡常、 屡复、 屡舞、 屡试不售、 屡迁
2.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番】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