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2:10
开坛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打开一个坛子,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作比喻,指的是开始一个讨论、讲座、会议或某种形式的公开活动。在**或神秘学的语境中,“开坛”可能指的是开始一个仪式或法事。
“开坛”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开”和“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坛是指用于祭祀或仪式的土台,因此“开坛”最初指的是开始一个祭祀或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更广泛的开始某种活动的含义。
在文化中,“开坛”常常与仪式、学术讲座或公共讨论相关联,反映了社会对知识传播和公共交流的重视。
“开坛”这个词汇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常常与知识的传播、智慧的分享联系在一起,激发人们对学*和探索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个由社区组织的“开坛”活动,讨论如何改善当地环境,这个词汇的使用让我感到这是一个值得参与的重要活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开坛”: “春风拂面,智者开坛, 言辞如泉,润泽心田。”
想象一个宽敞的讲堂,一位智者站在台上,台下坐满了渴望知识的人们,智者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这就是“开坛”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开坛”可以对应为“opening a seminar”或“starting a lectur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开始一个教育或讨论的活动。
“开坛”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使用场景,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活动的象征。通过对“开坛”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