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9:01
词汇“漏迹”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漏”和“迹”。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漏迹”进行深入分析。
“漏迹”字面意思是指泄露的痕迹或迹象。其中,“漏”指的是液体、气体等从封闭的容器中流出或泄露,而“迹”则指的是留下的痕迹或迹象。结合起来,“漏迹”通常指的是由于泄露而留下的痕迹或迹象。
“漏”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液体从容器中流出。“迹”字则有痕迹、足迹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漏迹”,主要用于描述泄露的痕迹。
在中国文化中,“漏迹”常与保密、隐私泄露相关,反映了人们对隐私和秘密的重视。
“漏迹”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泄露、失败或不诚实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某个秘密或计划漏迹,可能会导致信任危机或计划失败。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漏迹”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泄露:
岁月如漏迹,
点滴在心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kage”或“leak evidence”,但“漏迹”更强调的是泄露的痕迹或迹象。
“漏迹”是一个描述泄露痕迹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泄露的情况,并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