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2:13
救死扶危 的字面意思是拯救濒临死亡的人,扶持处于危险中的人。这个词汇强调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和救援,通常用于描述医疗、救援或慈善行为。
救死扶危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医疗和救援行为,强调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紧急救援场景,成为表达紧急救助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救死扶危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互助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在灾难和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的人。
救死扶危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无私奉献和生命的宝贵。它激发人们对帮助他人的渴望,以及对那些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的敬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过一次车祸现场,看到周围的人迅速行动,救死扶危,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词汇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黑暗的夜里,星光闪烁,
救死扶危的身影,如天使般降临。
他们用双手,温暖了冰冷的心,
用爱,点亮了生命的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救援人员在灾难现场救助伤员的画面,充满紧张和希望的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充满力量和希望的乐曲,如《We Are the World》。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aving lives in danger" 或 "rescuing the endanger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在危急时刻的救援行为。
救死扶危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激发了我对帮助他人的渴望。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3.
【扶】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车至门扶。 、 《左传·宣公二年》-遂扶以下。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组词】
扶绰、 扶策、 扶掖、 扶挈、 扶将
4.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