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8:4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8:45:41
救济:指在他人遭遇困难或灾难时,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以减轻其痛苦或困境。
救济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拯救”和“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在他人困难时提供的帮助。
在许多文化中,救济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在灾难发生时,救济行动往往能够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
救济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参与过一次为贫困地区儿童筹集学习用品的救济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救济的力量和意义。
诗歌: 在寒冷的冬夜, 救济的火光温暖了心房, 爱如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希望的种子,在绝望中生根发芽。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志愿者在分发食物和衣物,受助者的脸上露出感激的微笑。 听觉:听到慈善机构的宣传视频中,受助者讲述他们如何被救济改变生活的故事。
在不同文化中,救济的概念和实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救济往往与慈善机构和个人捐赠联系紧密,而在东方文化中,救济可能更多地与社区互助和政府援助相关。
救济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人类在困难时刻的互助精神,也反映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救济这一词汇,能够增强我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激发我们的同情心和行动力。
1.
【救】
(形声。从攴(pū),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救,止也。 、 《周礼·司救》注-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 、 《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使之相救。 、 《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组词】
救止、 救祸、 救灭、 救熄、 救扑
2.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