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6:53
五梁冠:五梁冠是一种古代**官员的礼帽,其特点是帽顶有五条横梁,每条横梁代表不同的官阶。这种冠帽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朝会、祭祀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五梁冠常被用来描绘官员的形象,如《红楼梦》中贾政的描写。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五梁冠较少直接提及,但可能会用“官帽”或“官阶”等词汇来间接表达。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领域,五梁冠是研究古代官制和服饰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官帽、官阶帽、礼帽 反义词:平民帽、布帽
五梁冠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朝代的更迭,五梁冠的设计和使用也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官阶象征的基本功能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五梁冠代表了权力和地位,是官员身份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五梁冠给人以庄重、威严的印象,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秩序。它也可能唤起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到过五梁冠的实物,那精美的工艺和历史沉淀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五梁冠可以被用来象征权威和传统:
五梁冠顶,横梁如剑,
官员步履,庄重非凡。
历史长河,见证变迁,
文化传承,永不断绝。
五梁冠的视觉形象是庄重和精致的,可以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庄严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帽或礼帽也有存在,如欧洲的贵族冠帽,但设计和象征意义各有不同。
五梁冠不仅是古代*官制的象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了解和研究五梁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五梁冠也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3.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