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15
“七星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装饰有七颗星形装饰物的冠冕。在传统文化中,七星通常象征着北斗七星,具有吉祥、指引方向的寓意。
“七星冠”一词源于**古代对北斗七星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一种象征高贵和吉祥的装饰品。
在**文化中,七星冠常与道教文化相关联,道教中的神仙常被描绘戴着七星冠。此外,七星冠也与皇权和贵族身份紧密相关。
七星冠给人以神秘、高贵和神圣的联想,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见过一件精美的七星冠文物,其细致的工艺和华丽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璀璨夜空深,
七星冠冕映仙心。
凡尘不染清风起,
一曲长歌入梦寻。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仙人戴着七星冠,在星空下缓缓飞行,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神秘和宁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装饰可能是由星星或其他天体图案构成的冠冕,如古罗马时期的星冠。
“七星冠”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类对天体和自然的崇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3.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