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4:49
词汇“丧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提取和推断。
“丧冠”字面意思是指失去或摘下帽子,通常用于比喻失去某种地位、荣誉或尊严。在古代,冠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丧冠”可以理解为失去了这种象征性的东西。
由于“丧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找到一些使用“丧冠”来描述某人失去官职或荣誉的例子。
“丧冠”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礼仪和服饰有关。在古代**,冠是官员和贵族的标志,因此失去冠意味着失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逐渐被其他更具体的词汇所取代。
在古代**,冠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因此,“丧冠”在古代社会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丧失。
“丧冠”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种失落和悲伤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失去重要的东西。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失败、挫折和不幸。
由于“丧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丧冠”来比喻某人的失败或失落:
昔日冠冕堂皇,今朝丧冠失色。
由于“丧冠”涉及到失去帽子,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摘下帽子或帽子从头上滑落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帽子掉落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丧冠”的词汇,但可能存在类似的比喻,如英语中的“lose one's crown”或“dethrone”。
“丧冠”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涉及到古代**的礼仪和服饰。尽管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仍然可以用来比喻失去地位或荣誉。了解这个词的背景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
1.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2.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