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4:32
“五校”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五所特定的学校,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具体指代。字面意思是指五所学校的集合。
“五校”作为一个词汇,其词源直接来源于中文,指的是五所学校的集合。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校联盟的增多,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特定的“五校”可能指代历史悠久、学术声誉高的五所大学,这些学校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社会精英的摇篮。
提到“五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学术的严谨、竞争的激烈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个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成就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与过五校的联合活动或项目,这个词汇会带有积极的个人情感色彩,成为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将“五校”比喻为知识的五座灯塔,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五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并列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五校合唱团的和谐歌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文可能对应“Five Schools”,但其具体指代可能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五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教育资源的集中,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教育背景和社会意义。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