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3:32
词汇“受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受耕”字面意思是指土地接受耕作,即土地被耕种的状态。在农业领域,这个词可能指的是土地经过耕作后的状态,或者是土地适合耕作的性质。
在古代文学或农业文献中,“受耕”可能被用来描述土地的耕作情况,如“这片土地肥沃,适宜受耕”。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出现在农业科学或历史文献中。
“受耕”这个词可能源自古代农业社会的实践,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耕作”、“耕种”等替代了“受耕”。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土地的耕作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计。因此,“受耕”这个词可能承载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尊重。
对于有农业背景的人来说,“受耕”可能唤起对土地、耕作和丰收的情感联想。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个词可能较为陌生,但仍能引发对自然和农业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有参与农业活动或了解农业知识,可能会遇到或使用“受耕”这个词。例如,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受耕”来描绘田园风光,如:“春日暖阳下,田野受耕忙,犁痕深深,播下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一片正在耕作的土地,犁沟纵横,泥土翻滚。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到农夫耕作时的劳动号子,或是犁地时泥土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与“受耕”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土地的耕作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受耕”作为一个描述土地耕作状态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农业社会对土地的重视和对农业生产的依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度。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耕】
(形声。从耒(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同本义。翻松田土。
【引证】
《正字通》-耕,治田也。 、 《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 、 《山海经·海内经》-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 、 《孟子·梁惠王上》-深耕易耨。 、 《乐府诗集·陌上桑》-耕者忘其犁。 、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组词】
耕食、 耕桑、 耕垡、 耕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