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2:05
受罚: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接受惩罚,通常是指因为违反规则、法律或道德标准而遭受的不利后果。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受罚往往用来描绘角色的道德成长或悲剧命运,如《雾都孤儿》中奥利弗多次受罚的情节。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受罚可能用于描述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父母的惩罚,或者员工因工作失误而受到上司的责备。 专业领域:在法律领域,受罚可能指违法行为后受到的法律制裁,如罚款、监禁等。
同义词:受惩、受责、受罚、受制裁 反义词:受赏、受奖、受赞、受益
词源:受罚一词源于古汉语,“受”意为接受,“罚”意为惩罚。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受罚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身体上的惩罚,也包括精神上的责备和法律上的制裁。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受罚的意义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体罚被视为教育的一部分,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严格禁止。
受罚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恐惧、羞愧和痛苦。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公正的待遇或个人失败的感受。
在个人生活中,受罚的经历可能成为个人成长和反思的契机。例如,学生因考试作弊受罚后,可能会更加重视诚信和努力学习。
在诗歌中,受罚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挫折和教训:
在人生的道路上,
我们或许会受罚,
但每一次跌倒,
都是成长的痕迹。
视觉:受罚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审判场景,或者学校里的惩罚情景。 听觉:受罚可能伴随着严厉的训斥声或法律宣判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受罚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punishment”和法语中的“punition”都指接受惩罚。
受罚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概念,它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制裁,也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和教育。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受罚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罚】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lì,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 、 《墨子经》-罚上报下之罪也。 、 《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三让而罚。 、 《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小刑宪罚。 、 《楚辞·惜诵》-忠所罪以遇罚兮。 、 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清·方苞《狱中杂记》-皆不应重罚。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组词】
罚规、 罚约、 罚弗及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