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37
词汇“受祚”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实际应用。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受祚”的字面意思是指接受或继承某种祝福、恩赐或荣誉。其中,“受”意味着接受,“祚”通常指君主的位子或国家的福祉,但在“受祚”中,它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祝福或恩赐。
由于“受祚”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被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尤其是在描述君主继承王位或接受神明祝福的场合。
由于“受祚”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受祚”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皇权观念有关,其中“祚”特指君主的位子或国家的福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扩展,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君主的继承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和象征,其中“受祚”可能就是描述这一过程的词汇之一。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君权神授观念的重视。
由于“受祚”与古代皇权和神权有关,它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在现代,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剧或古代神话故事。
由于“受祚”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受祚”用于描述一个角色接受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祝福,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历史感。
结合古代宫廷音乐或仪式的视觉元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受祚”的氛围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或概念,用于描述接受神明或权威的祝福或恩赐。
“受祚”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特定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核心观念。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胙】
(形声。从肉,乍声。本义:祭祀用的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胙,祭福肉也。 、 《尔雅》-夏曰福胙。 、 《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 《周礼·膳夫》。注:“主人饮食之俎皆为胙俎。”-彻王之胙俎。 、 《管子·小问》-祝凫已疵献胙。 、 《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将军胙土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用五色土筑坛,一方一色,分封某方的诸侯,就用白茅包取某方的土,连同祭肉授给他,这就叫做“胙土分茅”。)
【组词】
胙肉、 胙侑、 胙余、 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