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46
词汇“掬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掬”通常指的是用手捧起,而“示”则是展示或指示的意思。结合起来,“掬示”可以理解为用手捧起某物并展示给他人看。
由于“掬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小心翼翼地展示某物,强调动作的细腻和情感的投入。
“掬”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使用,源自于“手”和“局”,表示用手捧起。而“示”字则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表示展示或指示。两者结合的“掬示”可能是后来形成的词汇,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掬示”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尊重和珍视的态度,尤其是在展示珍贵或易碎物品时。
“掬示”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柔和细腻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小心翼翼和珍视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在博物馆工作或教授自然科学时,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掬示着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上,每一缕光都是她的温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捧着某物,表情专注而温柔。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柔和的旋律,营造出一种细腻和珍视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实现。
“掬示”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传达了一种细腻和珍视的情感,强调了动作的直接性和亲身体验。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下,它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
1.
【掬】
两手相合捧物。
【引证】
《礼记·曲礼》。释文:“两手曰掬。”-受珠玉者以掬。 、 《左传·宣公十二年》。注:“两手可掬。”-舟中之指可掬也。
【组词】
以手掬水;掬示
撅;翘起。
【引证】
《西游记》-八戒采着马,掬着嘴,摆着耳朵。
2.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qí)。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显现;表示。
【引证】
《华严经音义》-示,现也。 、 《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 《苍颉篇》-示,现也。 、 《战国策·秦策》-武王示之病。 、 《楚辞·怀沙》-穷不得所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三国演义》-斩使以示威。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组词】
示像、 示疾、 示现、 示贬于褒、 示重、 示问、 示俭、 示优、 示惩、 示怀、 示导、 示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