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9:56
改革开放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改革”和“开放”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对现有制度、政策进行革新和优化,同时对外界保持开放的态度和政策。基本含义是指中国在1978年以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在文学中,“改革开放”常被用来描述中国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以及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常被用来讨论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中,“改革开放”则更多地被用来分析政策效果和经济模式的变化。
同义词:革新、变革、转型 反义词:保守、封闭、停滞
同义词中,“革新”强调的是内部的创新和改进,“变革”则更多指整体性的变化,“转型”强调的是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反义词中,“保守”指保持现状,不愿意改变,“封闭”指不对外界开放,“停滞”则指发展停止不前。
“改革开放”一词起源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旨在促进国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词汇,用以描述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政治经济术语,也象征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也有了大幅提升。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希望和机遇的联想。它象征着国家的崛起和个人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伴随着对过去封闭状态的反思和对未来开放世界的期待。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改革开放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家庭生活的改善到教育机会的增加,再到国际视野的开阔,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风,吹散了旧日的尘, 带来了新世界的晨曦和希望的光。
视觉上,“改革开放”可能让人联想到高楼大厦的崛起、繁忙的港口和国际会议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城市中繁忙的交通声、国际航班的引擎声或是经济论坛上的讨论声。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改革开放”的词汇,但类似的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革】
3.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4.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