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4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48:27
词汇“改都”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改都”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改变首都”或“迁移首都”。在政治或城市规划的语境中,这可能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将其政治中心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的行为。
由于“改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改”(改变)和“都”(首都)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改都可能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人口迁移、经济重心转移等。
对于公民来说,改都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也可能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个人经历中,改都可能与历史学*、旅行经历或对某个国家的政治动态的关注相关。
在诗歌中,“改都”可以用来描绘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风起云涌间,改都之旗飘扬,
旧梦破碎,新梦初长。
视觉上,改都可能让人联想到搬迁的场景,如卡车、打包的箱子等。听觉上,可能是嘈杂的搬迁声或庄严的国歌。
在不同文化中,首都的迁移都是一个重大的**,但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可能各不相同。
“改都”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政治、历史和文学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维度和丰富性。
1.
【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改,更也。 、 《诗·郑风·缁文》-敝予又改为兮。 、 《公羊传·庄公三年》-盖改葬也。 、 《论语·雍也》-回也不改其乐。 、 《仪礼·乡射礼》。注:“更也。”-改取一个挟之。 、 《仪礼·士相见礼》-改居则请退可也。 、 《国语·鲁语下》-执政未改。 、 《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组词】
改容加饰、 改适、 改教、 改律、 改视、 改节
2.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