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2:31
护耳:字面意思是指保护耳朵的措施或物品。基本含义是指为了防止噪音、寒冷或其他外界因素对耳朵造成伤害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护耳一词由“护”和“耳”两个字组成。“护”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保护、防护;“耳”字则指耳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各种保护耳朵的物品或措施。
在某些文化中,护耳可能与冬季保暖的传统有关,而在现代社会,护耳更多地与职业安全和健康相关,特别是在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护耳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安全和保护。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安心和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在寒冷或嘈杂的环境中。
在日常生活中,护耳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在寒冷的户外活动时保暖,或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中隔绝噪音。
在诗歌中,护耳可以被用作一个隐喻,象征着内心的保护和隔离: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戴上护耳, 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守护着内心的宁静。
护耳可能让人联想到冬季的雪景和温暖的室内环境,或者在工厂中工人们佩戴护耳的场景。听觉上,护耳可能让人想到安静和平和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护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目的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保护耳朵免受外界伤害。
护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保护措施,还蕴含了保护、安全和舒适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护耳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与耳朵保护相关的情境和需求。
1.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