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40:19
“嫉恶如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不公正和邪恶行为的强烈反感,以及对正义的坚定维护。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正义感和对邪恶的零容忍态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对某些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态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嫉恶如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强调对邪恶的强烈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对不公正行为强烈反感的一种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正义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嫉恶如仇”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用来强调对不公正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正义感和对邪恶的憎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人物,如历史上的英雄和现代社会的正义使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不公正的事情,那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和无助。后来,我意识到我应该像“嫉恶如仇”那样,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发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嫉恶如仇,正义之剑高悬,
不公之事,无处遁形。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手持正义之剑的战士,站在邪恶的对立面。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首激昂的进行曲,象征着对邪恶的斗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tes evil as much as an enemy”,但这个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对邪恶的强烈反感。
“嫉恶如仇”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感,也激励我为正义而奋斗。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有万的绝对公正、~、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生宝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
1.
【嫉】
(形声。从女,疾声。本义:忌妒才德地位等美好的人)。
同本义。泛指忌妒。
【引证】
《广雅》-嫉,妒也。 、 《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 、 、
【组词】
嫉诬、 嫉病、 嫉心、 嫉毁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仇】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仇,雠也。 、 《尔雅·释诂》-仇,匹也,合也。 、 《诗·周南·无衣》-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 《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公侯好仇。 、 《礼记·缁衣》-君子好仇。